在濟南煉油廠(中國石化濟南分公司),一個1971建立的國有煉油企業,某些工序(如裂解)在陰雨天是最容易爆炸的。而每當老天電閃雷鳴,下班在家的員工都會不約而同地跑向工廠,跑向自己的車間,跑向平日堅守的工作崗位……盡管企業的安全措施一年比一年提升,幾乎不再需要員工這樣了,但這種習慣想法總是讓他們一次次重復同樣的故事,“要下雨了,主動去到崗位看看”已經成為濟南煉油廠全體員工自覺遵守的一種自覺的慣例,一種工作習慣。這在我們許多企業里是少見的。是什么驅使員工去做出這種舉動?是什么可以讓員工去冒生命的危險?……
得知這個小小的現象,我們同心動力/濟南煉油廠企業文化調研項目組所有成員都隱約意識到:這個故事有可能直接顯現了濟南煉油廠的文化基因和脈絡,以及企業文化的慣性作用。調研中我們著意關注這個故事,以及這個故事背后人的信仰支撐。我們詢問他們:崗位這樣危險,陰雨天更危險,你們為什么不是從廠里跑出來而是從家里跑向工廠。我們得到的答案幾乎是一致的:濟煉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說得大點,是對企業負責,對我們的工作負責,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在我們繼續調研的過程中,不管是企業的事件還是故事,不管是企業高層的反復強調還是干部們的管理方式,不管是企業管理準則還是人們的日常行為要求,不管是定性分析的定位還是定量分析數據顯示,都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企業深層次價值觀標準————責任!也就是說,責任是濟南煉油廠35年的文化之基。
最近,有關“責任”話題的討論漸漸多起來,從社會到企業,從企業的領導層到基層,都在說“責任”二字。企業的決策層說:責任非常重要,責任意識是我們企業的價值理念要著重塑造的,如果我們的員工都能夠負起責任,那就好了。企業的基層員工說:責任確實重要,不該發生的事很多都是由于責任心不夠造成的。我們發現,責任感強的企業,效率、績效等綜合經濟指標明顯高于“責任感弱”的公司。 當企業界都在不停地呼喚誠信、呼喚執行力、呼喚領導力的時候,殊不知責任、責任心、責任感正是誠信和執行力的真正支柱。責任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一個重要的問題。
那么,“責任”在我們企業的管理理念和價值觀念中究竟應該居于怎樣的位置和高度,或者說在當前形式下,應該給予“責任”怎樣的認識呢?
今天的企業管理者、很多的決策者之所以呼喚“責任”,是因為很多人只把工作當作賴以生存的手段,希望能從中得到金錢、地位就行了,而很少考慮自己應盡的責任。在今天的企業里仍然缺少象濟南煉油廠那樣能夠自覺、主動承擔責任的富有責任感和責任心的員工,甚至某些企業的高層領導或者是中層領導同樣缺少責任意識。其實,如果在企業里沒有一種大家主動承擔責任的氛圍,沒有倡導責任意識的傾向和激勵措施,有時候單憑剛性的規章制度是不能夠完全解決問題的。
豆腐渣工程、假冒偽劣產品,人們往往用誠信的缺失來譴責,但如果再仔細琢磨一下,你就會發現,隱藏在背后的是這些工程、企業的管理者、員工以至于當地政府責任感的缺失。
相反,從另一方面來看,擁有責任感和責任心的企業和員工也有很多。許多國有企業的老總們帶領職工把企業的效益逐年提升,為國家上繳了巨額利稅,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而他們自己卻甘愿拿遠遠低于外資或民營企業的微薄的工資。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這些國企的領導人和員工之所以甘愿拿很少的報酬而不停地拼命工作,做出很高的績效,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絕對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一種神圣的使命責任在起作用。有的企業的員工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有的企業的員工因為工作的需要甘愿犧牲自己的休息日,甚至在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甘愿犧牲自己的利益。這些都說明了在他們的價值觀中,有一種責任感在支撐著自己,他們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在河北省電力研究院有這樣一個“現場上的婚禮”的故事:有一位員工領完結婚證后本來已經確定了婚禮日子,但由于工作項目的需要不能夠離開服務現場回家結婚,結果婚期修改了三次,最后還是在家人和領導的安排下在施工現場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在一家企業里,員工責任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一個企業的命運。而員工責任感的匱乏,往往會成為一個企業運營不善的直接原因。那些缺乏責任感的員工,不會視企業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也就不會處處為企業著想,這樣的員工被解聘只是遲早的事,這樣的企業也存在著潛在的危機。
我們常常聽見這樣的聲音:
整天強調執行,但好像誰都不主動執行。
管理者和員工只是抱怨存在的問題而不去解決問題。?
管理者只顧保護自己的地盤,而不去為了實現目標而攜手努力。?
想掙更多的錢、獲得更好的事業發展,卻沒有更多的員工對自身的提高負起責任。
新新人類一族的青工,總是不想有什么責任,以至于對工作錯誤都覺得“無所謂,大不了罰點款,大不了走人”,員工頻頻跳槽。
……
? ? ? ?
在任何時候,責任感對企業都不可或缺。要將責任感根植于內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日常行為和工作中,這種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吨录游鱽喌男拧?、《自動自發》、《敬業》等在中國企業流行,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企業員工責任感亟待加強。
沒有責任心的的員工不是合格的員工!
沒有責任心的管理者不是合格的管理者!
沒有責任心的經理人不是合格的經理人!
沒有責任心的企業家不是合格的企業家!
沒有責任心的企業不是合格的企業!
不培養責任心的教育無論教育質量如何都是危險是教育!
責任、責任、責任!
責任如此重要,責任感如此受到推崇,那責任感如何培養?責任文化如何建設?
對于個人來講,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會是一個優秀的員工。每個老板都很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樣的員工,哪怕你是一名做著最普通工作的普通的員工,只要你擔當起了你的責任,你就是老板最需要的員工。只有那些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會對自己的基本的認可,其次失去的是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
人可以不偉大,可以清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
推卸責任的人不可靠。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責任。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出現錯誤,但是,當問題發生后,有些人為了推卸責任,找出許多借口為自己辯解,并且說得振振有詞,頭頭是道?!八麄儾徊杉{我的建議”,“我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做的”等等,其實,這樣做并不能把責任推個一干二凈。
一個員工與其為自己的失職找理由,倒不如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的失職。上司會因為你能勇于承擔責任而不責難你;相反,敷衍塞責,推諉責任,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不但不會得到別人理解,反而會“雪上加霜”,讓別人覺得你不但缺乏責任感,而且還缺乏誠意。
西點的章程說得好:“責任保證一切”。責任保證了信譽,保證了服務、保證了敬業、保證了勝利……正是這一切,也保證了企業的競爭力。
聯想集團的柳傳志先生在“我怎樣當總裁”的演講中,有這樣一段話:企業的一把手跟下級員工之間的關系,就是大發動機跟小發動機的關系,要知道你所帶動的不是齒輪,不是螺絲釘。員工同樣也可以成為一個發動機,而且能跟你同步。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這個企業的活力就非大?!边@段話的意思不僅僅是在說怎樣當好總裁這個大發動機,而且也隱藏了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總裁還要在企業里塑造一種文化。要通過這種文化來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提高責任意識,要讓企業里的所有員工都成為能夠自覺負責的小發動機。
在大家都在呼喚“責任”的時候,我們感覺到“責任”不應該是僅僅長期掛在企業管理者嘴上的一個簡單的話題,不應該是通過企業的規章制度來硬性規定的一個剛性的命令,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這種典型的“責任”事件來在企業里形成一種象濟南煉油廠那樣人人都能夠認同并且內化的文化氛圍,形成一種旗幟鮮明的“責任文化”。
無獨有偶,目前國內有些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面,正在利用“責任文化”來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營造人人負責的文化氛圍,從而加速企業的發展。
總部位于溫州、作為國內主要的電器產銷企業之一的天正集團以“責任”為切入點,推行“責任文化”理念,強化員工的責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并以此為契機,全面培養員工各方面的自覺、自愿、自然的行為。
重慶三耳集團的企業宗旨是“以提高家庭烹調水平為已任,把美味送進千家萬戶”。該集團秉著鑄造“百年三耳”的經營理念來構建他們的企業文化,在企業中營造一種對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對企業負責……的責任文化氛圍。他們認為這種責任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因為只有具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才可能創造出一流的企業品牌,才能建立一支品德高尚,勇于負責的員工隊伍,可以說責任文化是三耳集團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三耳集團企業文化的精髓。